像组装汽车一样建造楼房,已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。数字建造技术应用普及,加大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,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,是南京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。
近日,南京市举办了“装配式建筑数字建造协同应用高峰论坛”,发布《南京市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协同应用标准》,进行BIM全过程协同平台应用案例赏析,市、区产业办负责人,相关建设平台及行业协会负责人,市建筑业协会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、市级BIM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单位BIM负责人,部分开发、施工、设计、咨询、监理企业代表参与交流、讨论。
市建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以“加快数字建造技术应用,促进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,介绍南京市在装配式建筑中推进BIM技术应用的做法及取得的阶段性成果。
政策利好,多措驱动
自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》、《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》出台以来,建筑业转型发展迎来多项利好政策。
对于数字建造,将实施以下措施:
1.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(BIM)技术在规划、勘察、设计、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,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。
2.制定江苏省推进BIM技术应用指导意见,建立BIM技术推广应用长效机制。
3.加快编制BIM技术审批、交付、验收、评价等技术标准,完善技术标准体系。
4.制定BIM技术服务费用标准,并在3年内作为不可竞争费用计入工程总投资和工程造价。
5.选择一批代表性项目进行BIM技术应用试点示范,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。
6.推广数字建造中传感器、物联网、动态监控等关键技术使用,推进数字建造标准和技术体系建设。
7.2017年,省住建厅发布了《江苏建造2025行动纲要》,提出“以推动精益建造、数字建造、绿色建造、装配式建造四种新型建造方式为驱动,是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”。
奔目标,开启南京行动
为推动建筑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,南京市制订并印发《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确定目标,划定任务,开启南京行动。
总体目标
到2020年,建筑业产值超5000亿元,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.3%,特级资质增至18家,年产值超百亿企业7家。
到2025年,建筑业产值超6500亿元,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.5%,特级资质企业再增2家,年产值超百亿企业再增3家。
主要任务
从深化建筑改革、加大推广应用、支持服务企业、强化监督管理四大方面明确了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要求。具体涵盖了组织方式、建造方式、科技创新、人才队伍建设、优化企业资质结构、支持企业内外发展、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等14项任务举措。
“四步走”,走出南京特色
全面提升BIM应用能力,是我市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。南京市以推进装配式建筑为突破口,率先推广应用BIM技术——四步走。
第一步:开展BIM技术运用课题研究
近年来,利用市级专项资金已支撑开展了9项BIM技术运用的课题专项研究。
第二步:建设基于BIM的服务与监管平台
开展以BIM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服务与监管平台建设。
平台采用服务信息公开制与管理信息注册制的相结合的方式,服务信息全部公开,管理信息通过注册备案后获得相应权限才可使用平台进行项目管理。
平台实现三大功能:
1. 建立统一的构件编码规则及全过程交付标准
2. 基于物联网的构件全流程追踪与信息交换
3. 实现信息服务、项目管理、生产企业三个平台数据共享
第三步:开展BIM全过程应用基地、示范项目试点
2019年,南京新批准一批BIM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。其中BIM示范基地涵盖了:科研院所、设计单位、施工单位以及咨询单位。
第四步:在装配式建筑中率先全面推广BIM技术应用
根据《市政府关于促进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从今年开始,在实行工程总承包的装配式建筑、大型公共建筑和投资额超过10亿元的桥梁隧道、地下管廊等复杂市政工程中,试点推广应用BIM技术。
2016年以来,我市连续3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装配式建筑相关指标任务,位列全省首位;
2017年我市被认定为“省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” 和国家首批“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”。
截至2019年上半年,全市累计采用装配式建筑项目149个,装配式建筑面积约1037万㎡;其中,2019年上半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市新开工建筑的29.54%。
来源丨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